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
保存桌面
手机浏览
联系方式
会员中心
协会精选
行业聚焦
协会活动
技术前沿
公益活动
交流合作
企业走访
人物访谈
企业风采
协会信息
协会查询
科技前沿
工业制造
商业贸易
IT通信
互联网
生物医药
金融保险
企业服务
医疗保健
消费电商
文化娱乐
先进制造
交通物流
汽车工业
重型工业
民生服务
零售批发
房地产
建筑建材
贸易进出口
峰会活动
项目库
机构库
发现更多
方案
动态
招募会员
产品服务
搜索
高级搜索
首页
协会查询
首页概览
最新动态
单位介绍
联系方式
首页
>
最新动态
>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最新动态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2024-06-14
48
——深圳市鸿荣源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公园大地小区
一、背景
公园大地小区位于深圳市龙岗中心城,建于2005年,是目前龙岗中心城占地面积最大、容积率最低的小区,现有住宅72栋、82个单元、3909户、11378人。小区居民文化背景多元,以机关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医生、律师、教师、退休老干部等群体为主,小区党员100多人。
近年来,龙城街道以党建为龙头,以花园小区建设为突破口,以民为本,进一步延伸党建服务触角,将党支部建到花园小区,将党员干部下沉到花园小区,将组织生活开展到花园小区,把党组织建设成为引导社会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在社区治理工作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公园大地小区构建以党支部为核心,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紧密协作、居民有序参与的多元化花园小区治理新模式,探索出一条花园小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径,有效破解了公园大地物业管理难题,为居民打造了美好和谐的品质生活。
二、做法
(一)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夯实基层战斗堡垒
在龙城街道的统一领导下,在紫薇社区党委和小区党支部的积极推动下,从2019年底起,相继成立了公园大地物业服务中心团支部、志愿者队伍、党支部。按照打造“红色物业”的要求,物业服务中心积极发动小区党员参与业委会选举,打造红色业委会,业委会成员7名中有5名党员。小区党组织秉承为小区群众服务的宗旨,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凝聚小区党员群众,致力推动小区建设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二)强化深度融合,筑牢社区治理主阵地
1、建立公园大地小区党群服务中心
为解决小区内缺乏群众活动场地的问题,龙城街道组织部投入近26万元建设公园大地小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建之前,秉承着“居民做主”的民主原则,召集社区、支部党员、物业管理员、居民代表集体商讨服务中心的功能设计。历时半年,公园大地小区党群服务中心于2019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党群服务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实用导向”的设计理念,内部设有歌咏室、体育健身室、综合文娱室、书画室、党建综合室等,面积1000平方米,集服务、管理、教育、活动于一体,让党的形象走进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把党的声音传播到小区的各个角落。
2、建立邻里中心
2023年,在街道、社区的领导下,积极响应政府建设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号召,探索解决社区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公园大地小区在“家门口”的党群服务中心基础上又建立邻里中心,打造“三区一站一厅”,即智慧服务区、便民服务区、邻里亲子区、暖心驿站与社区生活客厅五大功能区域。邻里中心每月开展磨刀、理发、缝补衣服等便民服务活动,一方面解决居民生活服务痛点问题;另一方面也构建起一道爱心帮扶桥梁,为有需要的社会基层务工人员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即时帮助。
3、建立“党支部+小区居民”联动治理模式
为了使支部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探索“党支部+小区居民”联动治理模式,先后组建了“党支部+不文明行为劝导队”“党支部+垃圾分类宣传队”等队伍,引导党员带动群众参与社区治理,每月开展不少于两次的劝导和宣传,强力推进重点治理工作。
4、成立公园大地人民调解室
坚持党建引领,小区党组织与物业服务中心党支部以共建共享格局打造“枫桥式”小区,建立公园大地人民调解室。调解中心联合企事业单位、“两委”班子成员、派出所民警、楼栋长以及驻社区律师、网格员、物业工作人员等,组建联合调解队伍,设置金牌调解员。人民调解室共受理案件208单,成功调解197单,主要矛盾纠纷涉及装修纠纷、邻里渗漏水、邻里噪音扰民等。物业服务中心做好日整理、月归档工作,对于沟通协调的事宜,按一户一册进行归档,形成“矛盾联调、问题联治、和谐联创”的新格局。
5、加强党建文化宣传
小区在小区主要出入口和主干道,通过悬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建宣传牌、安装党建历程宣传牌、党建标识等形式,加强党建文化的宣传,让党建理念深入到小区居民每个人的心中。
(三)建立联动机制,落实小区共建
1、建立“物业+网格+派出所”三位一体联动模式
物业服务中心、网格员和派出所通过协同联动,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对小区内摸排发现的异常居住家庭和突发事件,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辖区派出所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各类矛盾纠纷在小区内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切实维护了小区和谐稳定。
2、建立小区联席会议制度
小区党支部坚持“民生优先,服务优先”理念,定期召开小区联席会议,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共同研究小区居民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实现“社会治理大家议、社区事务大家定、决策成效大家评”,发挥居民主人翁的意识,进一步提升物业服务质量。
(五)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丰富居民精神生活
公园大地党支部组建了由37人组成的小区党员志愿服务队,协调政府资源开展了多场社区文化活动,组织垃圾分类、文明养犬、文明创建、交通安全、环境安全等公益活动,为小区建设发展注入新活力。2020年在街道组织部的统一部署下,与街道物管办党支部协同开展“垃圾分类我先行”分类督导服务,在小区形成分类环保新风尚。
三、成效
(一)小区机制运行更加顺畅。
通过建立小区党组织,树立小区治理“主心骨”,有效解决了小区工作运行不畅、各方职责不清等问题,打通了街道、社区、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企业、居民之间的沟通渠道,增强了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精准度和时效性。
(二)小区工作力量更加强大。
通过党建联盟,吸纳了政治觉悟强、素质高、经验丰富的党员、小区群众和物业专业人才,在职党员、志愿者、驻区单位、小区共建人等多方力量有效补充,汇聚起社区治理的强大力量,有效提升了社区治理水平和质量。
(三)小区民生服务更加多元。
多方服务资源下沉小区,在丰富了小区服务内容的同时,群众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群众期盼的事项得到及时处理,小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提高。
四、启示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对于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构建共建共享共治的社区治理格局,我们形成了一些认识与体会,主要表现以下三方面:
(一)小区党组织该怎么建?
1. 组织设置
统筹小区内的网格、楼栋、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退休人员等各类组织和群体,整合小区在册党员、非在册党员及机关部门、街道社区下沉力量,成立统合型小区党组织。
2. 班子配备
在离退休干部、业委会负责人、物业服务企业负责人、楼栋长、在职干部、优秀志愿者、网格负责人、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等群体,推荐优秀党员骨干担任小区党组织书记;没有合适人选的小区,也可以通过下派的方式,由党员社区工作者担任。
3. 职责定位
小区党组织要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是小区各类主体自治自管的引领核心,重点履行5个方面的职能:党员管理、联系服务、协商议事、民主监督、审议评议。
(二)小区党组织该如何运行?
1. 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机制
(1)全覆盖实行社区工作者包干联系小区制度,指导联系小区党组织日常运行,定期向社区党组织汇报工作。
(2)理顺社区党组织和小区党组织职责边界,履职清晰。
(3)建立健全小区党组织书记、委员教育培训管理制度,提升履职能力。
2. 实行清单式契约化管理
任务清单:围绕小区党组织主要职责细化形成任务清单,重点明确管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参与小区治理等基本活动。
共建清单:定期摸排小区居民与共建单位需求清单、资源清单,双向匹配后形成共建方案,推动活动联办、阵地共用、难题共商。
项目清单:根据上级重大工作部署、小区居民意见建议及共建方案,制定小区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形成项目清单。
3. 建立多方联席会议制度
健全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业主代表等多方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建立“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的议事制度,围绕小区群众关心的垃圾清理、车辆停放以及其他重大事项和物业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建立问题台账、责任台账、销号台账“三本台账”,限期销号整改并定期公示,由小区业主验收评议,实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推动居民小区常态长效管理。
4. 建立多元支撑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党费补助、财政支持、社区筹集等多渠道投入的小区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有人员、有经费、有阵地。
(三)小区党组织怎么引领小区治理?
1. 交叉任职,推动深度融合
建立小区党组织与业委会双向培养、交叉任职的制度,新组建或新换届业委会中的党员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强化党在小区中的领导地位,实现党建工作与小区治理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2. 构建“三个维度”责任体系
完善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协同治理机制,形成党支部指导小区管理、业委会自治管理、物业企业专业管理的格局。小区党支部以宣传、引导、协调、监督、服务为主;业委会以协调物业和居民关系及服务居民为主;物业企业以专业服务为主的“三个维度”责任体系,推动三方相互衔接、相互配合、各司其职。
3. 发挥小区智囊团作用
发挥辖区两代表一委员、专家学者、在职党员干部等小区智囊团作用,积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提升党建带群建水平,积极整合上级部门、街道社区下沉小区的力量,推动在职党员到所居住小区报到服务。同时深入挖掘和培养有热情、有特长、有技术的草根团体、居民骨干,建立社区“能人库”,让“能人库”成为社区建设的“智慧库”。
4.搭建“双向沟通”互动平台,深化线上线下民情联系
全面推行小区楼栋长制度,组建楼栋骨干团队,常态化走居入户。广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逐步建立社区、小区、楼栋等三级联络群。运用智慧小区治理,完善居民诉求反映处置闭环。
建立“居民说事日”制度,每季度固定一天,由党支部牵头组织业委会、物业企业与居民面对面,听取居民诉求,收集意见建议。针对居民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由三方成立协调小组,推动问题联动解决。
5.发挥居民群众主体作用,培育社区文化
把社区义工、小区志愿者、楼道热心人等吸收为党组织领导居民自治的重要力量。发动小区居民积极参与制定和践行小区居民公约。广泛开展最美家庭、最美身边人等创建选树,培育居民家园意识。同时组织开展一系列社区文化活动,丰富小区居民文化生活。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