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下午,在2025深圳国际物业管理产业博览会期间,一场聚焦“增值服务新路径,共话物业行业新未来”的闭门沙龙在丽思卡尔顿酒店三楼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沙龙由深圳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主办,社区增值和供应链专委会承办,汇聚中海物业、绿城社区商业、招商积余、长城物业、华润万象生活、保利物业、鸿荣源物业、时代邻里、南都物业、深业物业运营、世纪金源、龙城物业、卓品商务、滨江物业、华强物业、侨城汇科技、天安智慧园区运营、越秀物业等近30家物业及相关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与业务负责人,共同破解行业痛点,探索增值服务转型与共赢之道。中物智库创新事业部朱浩主持会议。当前,物业增值服务已进入深度竞争期,行业普遍面临模式同质化、投入产出失衡、服务与需求脱节等共性瓶颈。会议伊始,深圳物协社区增值和供应链专委会主任、中海物业首席营销官刘洪兴在开场致辞中指出,增值服务增长的最终表现是企业收入和利润,但其根本原点在于是否为客户创造了真实价值。唯有回归客户需求本质,重新审视服务创新路径,才能突破当前发展困局。
△深圳物协社区增值和供应链专委会主任、中海物业首席营销官刘洪兴
△会议现场
围绕首个议题,与会人员一致认为,增值服务必须从“我们能卖什么”的供给思维,转向“客户真正需要什么”的价值创造思维。多家企业代表分享了组织架构与考核机制方面的重构经验,包括推动一线团队从“坐商”向“行商”转变,建立以客户满意度为核心的激励体系,从而让增值服务逐步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信息过载的背景下,如何让服务在用户心中建立独特且可信的价值定位成为第二环节的焦点。有不少参会代表指出,物业企业需通过精细化服务触点设计和流程优化,将价值主张转化为可感知的体验,从而在用户心智中形成“心智产权”,摆脱低层次价格竞争。在如何更好聚焦社区服务的“温度”与“传播力”方面。大家认为,构建具有情感连接力的服务IP,需要企业在文化机制、人才结构和容错空间上做出系统安排。通过设计具备“社交货币”属性的服务产品,激发业主自发分享,形成“口碑飞轮”,是实现差异化竞争的重要路径。面对多元化的客户需求,嘉宾在第四环节深入探讨了细分市场的运营逻辑。无论是高端住宅还是商企项目,均需进行深度需求分层与精细化洞察,并据此重构产品研发、供应链及服务团队能力,最终实现客户资产与物业资产的双重增值。会议最后强调,增值服务的差异化优势并非依赖单一爆款产品,而是源于一整套从客户洞察到组织运营的系统能力。在共性瓶颈面前,行业企业应摒弃零和思维,加强资源互通与协同创新,从共性需求中挖掘增量,共同打造物业服务新生态。“未来已来,唯变不变”,会议在开放、合作的气氛中落下帷幕,与会企业共同表达了携手推动行业从规模竞争迈向价值共创的坚定意愿。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