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6日下午,协会团体标准《建筑绿色运营经济效益测算指南》专家评审会在福田区红荔西路莲花大厦东座18楼会议室顺利举行。参会人员包括汇聚评审专家、标准编写单位代表及协会秘书处成员等。在编写单位代表详细汇报了标准编写过程、框架内容、重点说明、特色亮点、未来落地思路及公开征求意见处理情况。各评审专家围绕标准框架科学性、测算方法可操作性、参数取值合理性、文本表述规范性及与相关标准协调性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最终经过评审专家的集中审议,认为本标准具有一定创新性和严谨性,并建议通过本次评审。自去年9月正式立项以来,编制团队历经九个月高效协同,走过了一条严谨扎实的编制之路:2024年10月,在“设施设备管理绿色数智化高质量发展论坛”举行标准启动仪式;11月至2025年7月,完成文献研究、实地走访与多轮集中内部讨论,最终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7月下旬,正式开始公开征求意见。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编制团队对行业需求的深刻洞察与对标准质量的严格追求。
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指引下,建筑运行阶段成为检验绿色设计成效的关键环节,然而当前行业却面临一大难题:缺乏统一、可量化的绿色运营经济效益测算标准。各物业企业测算方法各异,数据采集周期不统一、测算公式精细度参差不齐,严重制约了节能效果的横向对比与经验推广。在此背景下,《建筑绿色运营经济效益测算指南》应需而生。该标准由协会设施设备管理绿色数智化专业委员会提出,深业物业运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建设科技促进中心等10多家单位共同编制,旨在统一建筑绿色运营综合效益测算方法,构建标准化、规范化的衡量体系,打通“节能—降碳—省钱”量化链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这部标准备受关注,核心源于四大突出优势:实用性上,贴合物业企业实操需求,测算方法简洁易懂,降低额外人力成本,明确技术人员为核心执行者,构建数据采集、记录保存、异常处理全流程质控机制;创新性上,作为国内首部聚焦该领域的团体标准,统一术语与计算公式,终结行业测算混乱局面;地域性上,依托深圳权威数据(如能耗基准值取自《深圳市公共建筑能耗监测情况报告》、碳价参考SZEA年度均价),保障本地适用性与公信力;前瞻性上,紧跟行业趋势,将虚拟电厂、新能源车充电桩等新要素纳入核算,契合绿色运营新模式需求。1、审查人员:刘志荣、黄任超、雷杰、张琳琳、赵贵臻;
2、编写团队人员:周祁、何楠、马志同、庄艳芬、许鹏、刘丹、贾志勇、谌应龙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