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周宏泉:不忘初心,永葆本色,服务人民
最新动态
周宏泉:不忘初心,永葆本色,服务人民
2025-09-1213



GUIDE

编者按


近日,由深圳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主办,中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承办的深圳物业行业退役军人先进事迹报告会暨致敬“最可爱的人”颁奖活动圆满举行。会上,三位优秀退役军人代表:万厦世纪物业董事长周宏泉、宏发物业董事长赖坚义、中海物业首席营销官刘洪兴分别作先进事迹报告,分享他们从部队退役后,奋战在物业行业的经历。我们也将几位优秀退役军人的演讲整理刊出,希望大家能在他们的故事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图片

万厦世纪公司董事长周宏泉


  首先要感谢人民军队的培养。17岁的我穿上军装,在空军服役15个年头,经历了基层和机关多个岗位任职,十几次立功,受到上级首长的多次表扬,还先后被选送到空军工程大学导弹学院、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读书,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和锻炼,为我的人生和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95年退役,到深圳住宅局,从此进入物业行业,开启我地方人生新阶段,下面我主要汇报一下这30年物业管理工作中的工作情况和体会。
  一、不忘初心,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在服务工作一线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原则,是宗旨,也是我们每个穿过军装的人的初心。
  当我走进物业管理这个看似平凡,却关乎千家万户幸福的行业时,我就在想,当兵时,我们要守护的,是国家安全;而现在,我们要守护的,是人民群众的家园。但其宗旨是相同的——都是为人民服务。要把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我们首先抓党建。不但管理处建立党支部,我们还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社区流动党员支部,我担任支部书记。
  党支部的成立,不但让党员有了家,而且党支部组织党员和业主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比如义务巡逻队,义工队,文明监督岗等,在深圳引起较大反响,很多小区竞相效仿。
  上世纪90年代,大陆物业管理尚在起步阶段,摸着石头过河,许多项目的物业管理,还带着“房管所”的行政色彩——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服务缺温度,群众不满意。
  当时我就想:“一切为了业主,一切服务居民”,一定把“服务二字真正立起来、扛起来。
  我们在紧紧围绕着,如何便利居民,如何搞好服务,进行服务管理方式改进,创造了多个行业服务“第一”:
  比如,当时业主找物业办事,一到下班时间,遇到麻烦,找不到人 。于是,我们全国第一个实行全年365天,全天24小时,全天候服务不打烊。
  为了强化业主诉求跟进机制,我们全国第一个设立“客服助理制度”,让服务有专人、有专责。
  我们还是第一个在小区设立“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和“社区义工站”,成立全国首个物业项目“雷锋班”,专门为有需要的业主提供个性化服务。30年过去了,这些组织至今仍在运行。
  正是这份坚守初心的服务理念,让我们收获了诸多荣誉。
  我们的项目成为全国首个被中宣部命名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示范点”;
  全国首个“青年文明号”服务窗口;
  被建设部评为“为人民服务、树行业新风”文明示范单位;
  后来自己创建公司时,提出的企业文化理念——“做好人,办好事,成好业”,用最直白朴素的语言,传达“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还把党建经验导入到公司经营管理之中。
  我们的万厦世纪公司连续多年被评为红色物业,我们公司的总部党支部多次荣获深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社会组织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领航”先进单位等荣誉;我们东北佳木斯的项目,荣获“黑龙江省基层党建示范点”和“物业行业基层党建工作省级示范点”。
  二、敢争第一,把战之必胜的信念注入到行业探索过程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这是对军人的要求,也是我们退伍军人应有的精神气质。
  在物业行业,没有硝烟,没有炮声,但有“服务的战役”。
  台风来袭,是战役;突发险情,是战役;群众投诉,也是战役。
  1997年夏天,强台风登陆深圳,整个城市一片狼藉,损失惨重。强风一过,我们立刻组织行动,通宵清理倒树断枝头。
  第二天建设部领导正巧巡视调研到了我们的项目,在看到小区整洁如新的面貌时感慨:“整个城市刚开始收拾残局,你们却早已恢复如常!不愧是我们的一面红旗!”
  我想,我们的团队,能打硬仗,能打胜仗,就是得益于这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信念,也是团队干什么都要敢争第一的信念体现。这就使得我们团队不断进行服务探索,开创了许多行业第一的精神源泉。
  那时,小区由于治安安全形势严峻,大量使用退伍军人担当安全保障,但是退伍军人习惯了军队那种“严峻铁面”形象。为了改变业主观感,我们全国第一个设置门岗对业主行军礼的服务标准,巧用军人礼仪,传递服务温度。
  与此同时,我们还是全国第一个大胆引入女保安的。女保安英姿飒爽,温柔细致,按照规定在上下班高峰期,在岗亭外向来往业主嘘寒问暖,让业主出入大门的第一眼,就能感受到如沐春风的温暖和关怀。
  当时,互联网和智能化设施刚刚兴起,我们管理的小区,就全国第一个引入智能停车管理系统;也是第一个将互联网接入社区,开启智慧物业先河。
  第一个开展“社区经济”探索,进行项目多元化经营布局;对此,当时我在报刊上发表过专题论文,引起了有关领导和同行的关注。
  我们的小区,第一个系统化策划和组织举办系列化社区文化活动,乃至于全国物业管理示范住宅的考核标准,以我们为范本,将“社区文化”作为关键考点。
  三、雷厉风行,把军事化管理转化为企业治理的优势
  “令行禁止,步调一致”,是军队的生命线。
  在物业行业,我们把这一部队传统,转化为高效管理、快速响应的企业治理优势。
  首先是在公司日常运营层面以及项目日常管理层面,通过引入部队的一些组织管理方法,形成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管理效率。
  例如,我们率先推行早会制度,形成快速聚拢队伍、整顿风纪、统一思想、部署工作的高效方式;定期举办“岗位大比武”技术竞赛,促进形成员工争先赶超、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推行“首问责任制”、“末位淘汰制”,促进员工责任心和紧迫感的提升。
  现在,我们万厦世纪公司,企业文化中关于工作风格的规定,就是“说于就干,干就干好”,从思想上强化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第二,我发现,通过创优活动的组织,是将军事化管理效能,转化成企业组织运作优势的重要途径。
  每次创优,我们都需要打破企业组织原来的结构,从各方抽调人手组成新队伍。然后就是要通过战役战前动员、工作系统规划、标准深入学习来统一思想认识,进行标准对齐。然后才是分工协作,落地实施,监督协调,同舟共济,冲刺目标。每一次创优,都带动公司经营管理状态提升一个乃至数个层级,形成齐心协作、生死与共、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的团队组织运作效力。
  在第一次全国住宅物业管理示范考评中,莲花北村连续两年以全国第一的高分,被评为首批“全国物业管理示范小区”,接着被建设部挂牌为“全国物业管理培训基地”。
  2006年,梅林一村从全世界200多个城市社区的“海选”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第一个,荣获“国际人居社区奖”和“最佳健康生活方式奖”大奖的物业管理社区。这是全球公认的“绿色奥斯卡”奖项。
  四、团结如钢,把团队就是力量的理念贯彻在团队建设全过程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这是古训,更是我们解放军战无不胜的法宝,也是任何团队生成战斗力的钥匙。
  关于如何带好队伍,带出团结如刚的力量?我有两点体会:
  第一,打铁必须自身硬。
  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无法严格要求自己,那就没有资格严格要求下属。没有高标准严要求,就无法带出团结如钢的团队。
  比如,我要建立学习型团队,学习就要从自己抓起。
  转业后这30年,我也从未停止学习:从自考本科,到中大MBA,再到长江商学院,不断提升学历;30年来,笔耕不辍,在各类专业杂志报刊上,发表专业论文百余篇,并出版了《中国物业管理发展理论研究》、《物业管理新思维》、《物业管理师日志》三部专著。
  我觉得,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思想境界,拓宽知识视野,升级思维模式,对于咱们从部队出来,到地方工作的战友们来说,尤其重要。
  第二,关心员工,深入员工工作生活,是团队建设的关键。
  多年的部队经验告诉我,真心关心员工,才能凝聚人。管理不是下命令,而是点燃人心。心中有别人,别人才会追随。
  所以,我要求我们公司所有管理干部,必须与员工同吃一锅饭,与保安保洁坐一个桌;每个中高层干部,每季度必须与一线员工同岗劳动至少一天,每月至少要和基层员工一起参加一次义务劳动。
  只有做到“官兵一致”、“荣辱与共”,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并与员工建立起信任和密切的关系,就可以形成团结如钢的团队。
  30年来,跟着我在各个不同团队干物业的退伍军人,而后成为公司老板、高管的,数以百计。我自己也在33岁就成为物业国企公司董事长。我想,就是军队作风和团结氛围,成就了我,成就了我的伙伴们。
  当然,和很多退伍兵一样,多年来局里和协会的关心、支持和培养,是我们快速成材、担当大梁的大前提。因此,我基于个人的体会,更加希望住建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和物业协会,继续为行业从业的退伍军人,提供成长助力,搭建更多平台,提供更多帮助,建议协会可以做些调研,提供一些可行性方案,给退役军人事务局和住建局领导参考。
  战友们,过去,我们把青春献给军营;今天,我们把忠诚献给社区。
  初心不改,本色不褪,使命不忘,奋斗不止,书写新篇!
  谢谢大家!

图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