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梅圣:党建与物业的融合之道——《住宅小区党建工作与物业服务融合工作指引》照亮社区治理新路径
2025-09-0419
近日,深圳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正式发布团体标准《住宅小区党建工作与物业服务融合工作指引》,并进行首次宣贯活动。该标准从机制重构、场景拓展、资源整合、量化评价四大维度,首次系统性地将党建工作嵌入物业服务全链条,实现“从管理到治理、从被动到主动、从单一到生态”的三大转变,旨在引导行业发挥价值,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扫码查看指引原文)
今天,一起看看深圳市之平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凌梅圣对该项团体标准有哪些认识与期待。深圳市之平物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
7月18日,深圳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正式发布《住宅小区党建工作与物业服务融合工作指引》(以下简称《工作指引》)。这份开创性的团体标准,首次系统性将党建工作嵌入物业服务全链条,以“机制重构、场景拓展、资源整合、量化评价”四大维度,为“党建+物业”深度融合绘制了清晰蓝图,目标直指从“管理”到“治理”、从“被动”到“主动”、从“单一”到“生态”的深刻转变。这份《工作指引》,其意义不仅仅是一份操作手册,它指向的正是当下社区治理痛点与物业行业转型的深层困境。过往实践中,党建与物业如同两条平行线:党建活动虽频繁却未能真正激活社区治理细胞,物业服务埋头于日常事务而无力撬动多元共治资源。业主参与治理的意愿与渠道皆显稀薄,社区资源碎片化沉睡,物业企业角色被固化于“服务者”而非治理主体的定位。社区治理的活力与韧性,亟须一个强有力的支点予以撬动。这份《工作指引》的价值,正在于为融合提供了系统化解决方案。机制重构是根基,让融合“有章可循”。《工作指引》明确了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核心引领地位,规范了物业企业党组织设置与职责,为双方权责清晰、协同高效奠定了制度基础。从此,党组织在物业服务中“腰杆更硬”,物业企业参与治理“名正言顺”。场景拓展是活力,让党建“融入日常”。将党建阵地延伸至物业前台、活动中心、楼栋管家等触点,把政策宣讲、矛盾调解、便民服务、文化活动等丰富内容嵌入物业日常,党建便不再是悬浮的会议,而成为可感可触的社区生活暖流。党员志愿者在物业前台轮值答疑,在社区活动中带头组织,红色基因便自然流淌于社区肌理之中,真正实现“支部建在小区上”重大举措。资源整合是关键,让协作“经脉畅通”。《工作指引》强调有效整合下沉的行政资源、驻区单位力量、社区内生力量及市场资源,为物业企业链接多元支持打通了路径。党组织牵头,社区民警、法律顾问、医疗资源等便能更顺畅地通过物业平台服务于居民需求。物业企业不再是单打独斗的“孤岛”,而是资源汇聚、服务升级的枢纽平台。量化评价是保障,促实效“可测可评”。建立科学的融合成效评价体系,是确保工作不流于形式的关键。对党组织引领作用、物业服务质量提升、居民满意度等核心维度进行量化考核,为持续改进提供精准依据,让融合的“软任务”有了“硬指标”。这份《工作指引》的出台令人振奋,我们亦满怀期待。当党的组织优势与物业企业的专业服务能力在社区基层深度融合,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生态便有了坚实骨架。物业企业亦当主动拥抱变革,让党建工作的红色基因真正成为提升服务品质、彰显行业价值的澎湃动能。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