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正式发布团体标准《住宅小区党建工作与物业服务融合工作指引》,并进行首次宣贯活动。该标准从机制重构、场景拓展、资源整合、量化评价四大维度,首次系统性地将党建工作嵌入物业服务全链条,实现“从管理到治理、从被动到主动、从单一到生态”的三大转变,旨在引导行业发挥价值,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扫码查看指引原文)
今天,一起看看深圳市物业管理行业副会长、深圳天安智慧园区运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陈晓宇对该项团体标准有哪些认识与期待。
陈晓宇
深圳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副会长
深圳天安智慧园区运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我深刻体会到这份《住宅小区党建工作与物业服务融合工作指引》既是党建与物业融合的“操作手册”,更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导航图”。党建与物业服务的融合不是“附加题”,而是“必修课”。唯有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治理优势,才能实现从“基础服务商”到“城市治理合伙人”的跨越。
作为深圳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副会长及天安运营公司总经理,在深入学习《住宅小区党建工作与物业服务融合工作指引》(以下简称《工作指引》)后,深刻体会到这份文件既是党建与物业融合的“操作手册”,更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导航图”。结合企业实践,现就《工作指引》谈几点体会,与同行交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工作指引》明确提出住宅小区物业服务企业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做好基础物业管理的同时,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发挥在政策宣贯、纠纷调解等各类公共事务中独特作用,充分体现物业管理行业在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中的价值。该文件的制定正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象化为提升小区人居环境的治理目标,引领基层组织自觉贯彻党的主张,确保基层治理正确方向。《工作指引》提出建立社区居委会、小区居民党组织、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等“四方联动”机制,共同参与的协商共治机制,共同商议涉及物业管理的重要事项,有效化解物业管理矛盾和纠纷。这也提示我们要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物业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调动各方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物业小区的治理优势、服务优势、协同优势,从“要我做”变为“我们做”,通过授权赋能破解治理难题。我们要把“红色生产力”做成小区配套,通过建立“党员突击队+物业攻坚行动队”双轮驱动模式,突击队聚焦完成急难险重任务、攻坚队围绕长期痛点开展年度项目化治理。实现业主个人价值与治理价值的共同发展,推动业主从“观望者”到“参与者”的积极转化。《工作指引》提出“智慧物业服务”应覆盖“网格化管理、业主报事、党建活动”等模块。从业主需求出发,结合社会治理各个环节,通过引进功能完善、便捷的APP,可以把业主报修、安全隐患、社区活动、党员志愿服务全部搬到APP,实现物业服务业主数据共享,共同提出解决措施、完善服务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另外建议APP创设“云端议事厅”功能,党员业主通过APP“双报到”模块,扫码即可参加小区党组织活动、认领微心愿、预约共享会议室,实现“组织关系在单位、作用发挥在社区、评价积分在云端”,也可为外地业主提供线上表决通道,在开放、多元和流动社会情境中,推动业主投票参与率不断提升。《工作指引》的出台为物业行业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作为行业从业者,我们深刻认识到:党建与物业服务的融合不是“附加题”,而是“必修课”。唯有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服务优势、治理优势,才能实现从“基础服务商”到“城市治理合伙人”的跨越。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以《工作指引》为遵循,深耕细作、守正创新,为深圳物业管理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实践经验。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