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物业“善治”新实践:为城市“摆渡人”点亮社区温暖
最新动态
物业“善治”新实践:为城市“摆渡人”点亮社区温暖
2025-08-081

当物业服务超越围墙边界,社区关怀延伸至城市“摆渡人”,一种名为“友好社区善之家”的创新模式,正在悄然重塑社区治理的温度与广度。


上午十点,深圳翰岭花园的“友好社区善之家”休息区里,钟点工王阿姨刚结束一户家庭的保洁工作。她熟练地接了一杯温水,坐在舒适的沙发上稍作休息,同时打开手机查看平台上发布的新订单。“以前只能在小区长椅或楼道里等活,现在这里有wifi、能喝水、能充电,还有机会对接到新客户,方便多了!”王阿姨的体验,道出了无数新就业群体的心声。


这一幕,是“友好社区善之家”在全国多个社区落地生根的缩影。在北京小时代邻里中心、深圳翰岭花园、长沙天心华庭等多个社区,物业服务企业联合街道、社区,将小区闲置空间精心改造,打造出一个个专为快递员、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服务的“友好社区善之家”,切实破解他们“进门难、充电难、休息难、就餐难”的现实困境。

01、行业新课题

社区治理如何拥抱“城市摆渡人”?

随着即时配送服务的爆炸式增长,快递员、外卖员已成为维系城市运转不可或缺的“毛细血管”。他们高频次出入社区,却往往面临“服务社区却难享社区服务”的尴尬。传统物业管理聚焦于业主需求,而忽视了这些社区“高频访客”的基本保障。


这一痛点,正是社区治理精细化、人性化升级的突破口。住建部等政策文件多次倡导“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要求物业服务融入基层治理体系。能否为穿梭于社区的“摆渡人”提供基础关怀,成为衡量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新标尺。

现代物业管理的专业价值,不仅在于维护设施与环境,更在于构建包容、友善、互助的社区生态。服务新就业群体,是物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拓展服务外延、提升社区整体满意度的创新实践。

02、“善之家”落地

空间再造与需求响应的三重奏

“友好社区善之家”的建设,绝非简单的空间腾挪,而是一场精准匹配需求、盘活闲置资源、促进社群融合的系统工程。

基础休息区:城市奔跑的“能量站”

在试点项目,座椅、饮水设备、多接口手机充电器成为标配。这里是骑手们短暂歇脚、补充体力的港湾。深圳翰岭花园的物业经理感慨:“看到他们能在空调房里喝口水、擦把汗,我们觉得这空间用得值。”

功能服务区:应急关怀的“守护站”

所有试点项目都配置了急救药箱,常备创可贴、消毒棉片、防暑药品等,并引入电子血压计等简易检测设备。药品每月巡检更新,确保应急物资安全可靠。一位在重庆中暑后及时用药的快递员说:“这药箱救急了,感觉小区真把我们当自己人。”

共治交流区:社群融合的“连接器”

深圳翰岭花园等项目设置了共享会议桌,定期更新张贴《社区服务需求清单》,并在此召开由物业、社区、新就业群体代表参与的议事会。这里不仅是意见收集站,更是促进理解的平台。翰岭花园项目经理表示:“通过议事会,骑手们更理解小区管理规范,业主也更体谅他们的不易。”

专用车位的设置与“友好社区文明公约”的制定,巧妙化解了车辆停放矛盾,引导双方共同营造有序环境。这种由物业牵头、多方协商制定的规则,体现了社区治理的契约精神与人文温度。

03、善行善治

小空间撬动社区治理大格局

“友好社区善之家”的意义远超物理空间本身,它是物业深度融入社区治理、践行“善文化”的生动体现:


从“服务业主”到“服务社区生态”的跨越:物业管理不再局限于围墙内的业主,而是主动服务与社区紧密关联的群体。这拓展了行业的服务边界,彰显了物业作为社区公共空间管理者的责任担当。


“善”文化的具象化与传递:一杯热水、一个充电口、一句问候,都是“善”的微小实践。这些点滴关怀通过新就业群体传递至千家万户,成为社区正能量传播的流动窗口,提升了社区整体美誉度。


促进理解与融合,化解潜在矛盾:提供基础服务的同时,“友好社区善之家”也是沟通平台。通过定期议事和日常接触,增进了业主与新就业群体的相互理解,有效减少了因送货时效、噪音等问题引发的摩擦,营造了更加和谐友善的社区氛围。

04、未来可期

以善治构建“人人享有”的温暖共同体

“友好社区善之家”的探索,也为物业管理行业参与基层治理提供了新范式:

? 行业价值新注解它证明物业企业不仅是设施维护者,更是社区关系构建者、人文关怀践行者和社会治理协同者。这种角色的深化,是行业专业价值提升的必然方向。


? 城市温度的微体现这些散落在社区中的小小空间,是城市对奋斗者最直接的尊重与关怀,汇聚成文明城市建设的温暖底色。


? 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实践:“友好社区善之家”模式成功的关键在于多方参与(政府指导、社区支持、业主体谅、物业执行、新群体融入),是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在微观社区层面的完美落地。

当物业服务不再止步于门禁之内,当社区关怀惠及每一位与之相关的人,“友好社区善之家”便成为一颗颗善意的种子。它们在全国各地社区生根发芽,展现着物业管理行业的崭新使命——以专业为基,以善意为桥,构建一个更具包容性、归属感和人文温度的城市生活共同体。这不仅是行业发展的未来,更是城市文明进步的温暖注脚。


(本条推文由深圳物业管理行业媒体共建单位之平管理选送)

图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