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营:破题党建物业融合,擘画社区治理新蓝图——谈深物协《住宅小区党建工作与物业服务融合工作指引》
2025-08-061
近日,深圳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正式发布团体标准《住宅小区党建工作与物业服务融合工作指引》,并进行首次宣贯活动。该标准从机制重构、场景拓展、资源整合、量化评价四大维度,首次系统性地将党建工作嵌入物业服务全链条,实现“从管理到治理、从被动到主动、从单一到生态”的三大转变,旨在引导行业发挥价值,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扫码查看指引原文)
今天,一起看看深圳市物业管理行业副会长、深圳市国贸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刘元营对该项团体标准有哪些认识与期待。刘元营
深圳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副会长
深圳市国贸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
2025年,正值“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各行各业正以昂扬的姿态,奋力冲刺,力求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对于物业服务行业而言,深圳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发布的《住宅小区党建工作与物业服务融合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的出台,犹如一盏明灯,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吹响了向更优更高目标进军的号角。回望来路,1981年3月,全国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深圳市物业管理公司应运而生,开启了我国物业管理行业的崭新篇章。四十余年来,行业蓬勃发展,企业及从业人员数量激增。在快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下,住宅小区的治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城市基层治理的整体效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此关键节点,《指引》的颁布恰逢其时,意义深远。《指引》的出台,其意义远不止于一份行业规范,它更是一次深刻的制度设计和理念革新,实现了物业管理和党建工作二者的深度耦合。这种耦合并非简单的物理相加,而是通过机制重构和场景再造,实现了“1+1>2”的协同效应,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指引》创造性地提出“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社会力量”的四方联动机制,这种组织创新打破了传统治理中各主体间可能存在的壁垒,打破了信息孤岛,增进了各方之间的信任,有效提升了沟通效率,降低了不必要的博弈成本。借助这一机制,推动小区党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和其他相关方紧密协作,形成社区治理合力,共同打造和谐宜居的社区环境。这种四方联动,为党建工作与物业服务融合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也为我们物业服务企业后续的实践提供了可操作的框架,将能更精准地响应需求,提供高质量、有温度的服务,确保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指引》并未停留在宏观层面,而是将党建巧妙融入智慧物业、养老托育、绿色物业、社区文化等居民日常可感的具体场景。这种场景化设计,让党建工作从“空中楼阁”变为“身边实事”,变得可感知、更有温度。例如,通过智慧平台提升服务效率,通过养老托育服务解决居民后顾之忧,通过绿色物业共建美丽家园,通过社区文化活动凝聚人心。这不仅直接提升了社区服务效能,增强了业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促进了行业内部的交流合作与资源整合以及与上下游企业(如科技、养老、教育等)的跨界合作,并引导行业向更高质量、更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党建强、服务优、社区美、居民乐”的良性循环。《指引》的发布,标志着深圳在全国率先把“支部建在小区上”从理念探索走向了成果落地,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不仅是深圳物业管理行业的一件大事,更是全国物业管理行业值得借鉴的重要实践。我们期待《指引》在未来对行业产生更多深层次的影响,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指引》的推行,不仅加强了党建保障,更点亮了联结各方、协同共治的“协同之光”。一方面,通过引导优秀党员干部下沉小区,服务群众、锤炼党性,党组织的触角更深更广,渗透力显著增强,党旗在小区更加鲜艳。另一方面,它推动社区、小区、业主、物业等各方从“各扫门前雪”的孤立状态,转变为“邻里守望相助”的紧密联结,共识增减、共建共享,意识形态和立场上的共识增多了,矛盾减少了,和谐共处的社区氛围日益浓厚,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生态由此激活。我们相信,在党建引领下,物业服务行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为构建和谐宜居的社区环境、推动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