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佳良:物业企业的“人定胜天”,浅谈物业人价值的特殊性
2025-06-242
44年前,中国内地物业管理在深圳诞生;32年前,物业行业的“遵义会议”在广东番禺和深圳莲花大厦先后连续召开(物业行业的“遵义会议”是指1993年3月底在番禺滴水岩和深圳莲花大厦召开的物业管理专家座谈会)。此次会议确认了以“物业管理”这个舶来词作为房屋管理新体制的名称,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中国大陆物业管理快速规模发展的基石。
物业行业健康良性发展需要大思维,更需要务实行动。今年3月10日,在中国内地物业管理改革发展44周年之际,由深圳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联合深圳市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中物智库共同举办的“在一起,闯未来”主题年系列活动之“回到原点 扬帆未来”物业管理改革发展44周年研讨会在深物公司本部会议室举行,70多位嘉宾围绕“历史悠扬的跫音”“时代奔腾的鼓点”“我们自身的内省”“未来发展的抉择” 四个环节,通过回溯行业发展历程、深度剖析当下行业现状与问题、进行自我反思与内省,并对未来发展方向展开前瞻性展望与探讨,旨在交流碰撞中凝聚起推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共识。
今天特别推出深圳市新昌营造物业财务总监周佳良的书面发言《物业企业的“人定胜天”,浅谈物业人价值的特殊性》,一起看看他对物业行业发展有哪些新的思考。
物业管理正从“物业的管理”不断向“物业服务”转变,正从管物向复合型、个性化、高标准的现代服务转变。物业服务除了对物业甚至资产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和保值,更重要的是对良好社区和温馨工作环境的营造,从而让物业行业更深入地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捆绑在一起。罗伯特?欧文说:“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物业人服务和管理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直接与人们的幸福融合在一起,物业行业的社会价值一定会越来越高。经过与其他行业,尤其是制造业相比,笔者认为关键在人。下面,我也从物业企业的基层员工、中层干部、高层领导的特殊性做简要的分析。基层物业人能力要求相对较低,比如学历、经验、专业,甚至是年龄,我们的保洁、保安、客户管家,甚至是工程人员,并不需高素质,不需要光鲜亮丽,也不需要能力超群。但是他们的价值却非常大,他们不像流水线的工人,也不像写字楼的白领,他们不是在封闭的环境里共同完成单调重复的工作,他们是在开放的环境里,完成他们每个人特定的工作,他们工作成果不是像生产线出来的产品,而是以自己的作品显现给了业主/甲方,直接成为幸福社区和工作环境的一部分,物业的基层人员就是物业企业的业务员,甚至是形象大使,物业公司的好坏体现在广大的基层物业人的精气神上,物业公司的发展最终会体现在基层物业人形成的口碑上。物业公司不要轻视基层员工,他们应该受到公司的尊重,对他们的劳动成果有敬畏之心,时时想到他们就是企业业务员,是企业的形象大使,应赋予基层员工价值感和荣誉感,提高其归属感和自豪感!厂长依附在重资产上,工作向内,负责组织生产,完成生产计划,基本按流程做事即可,简单说厂长的能力主要是智商,工作偏向于执行层面。但作为轻资产的物业项目经理更需发挥主观能动性,工作不仅向内,更需向外,和员工/业主/甲方/消防/街道/政府相关部门打交道,更需综合素质,项目经理基本上是项目的老板,项目经理能力除了智商,更需要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情商、逆商、胸怀、格局都很重要,独立思考、独当一面的能力非常强,项目经理最好具备一人定国的能力!公司应赋予项目经理文化氛围,组织赋能,实现其价值感和忠诚度。文化和战略是企业的底层逻辑和顶层设计的关系,两者应该是平衡的,战略管的是方向,文化管的是动力,而战略一经确定,文化不仅激发的是动力,而且更宏大地保证战略的方向,正如任正非所说:资源都会枯竭,只有文化生生不息。物业企业的轻资产、项目的时段性和松散性,造成高层战略难以深入,甚至断层,一百个项目,虽然看上去是流程和制度管着、看上去是老板/总经理/职能部门监督者,其实骨子里相当一百个“项目老板”管着,而每个项目经理又是凭着自己的意识管着,没有共同的价值观、愿景和使命,企业很难形成统一的意识,企业很容易形成一盘散沙。物业企业的高层一定要有把企业打造成使命驱动型、学习型企业的共识,物业企业理想状态应是一所大学,高层理想状态应成为一名思想的教育家。总之,物业企业的价值是由物业人实现的!如何提高基层物业人的执行力?如何提高中层物业人的理解力?如何提高高层物业人的决断力?是物业企业从粗放型向现代化企业道路上的一道大坎,在以事炼心、以文化人的文化氛围中,尊重基层价值、引领中层能力、塑造高层共识是不错的选择!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