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IDE
编者按
44年前,中国内地物业管理在深圳诞生;32年前,物业行业的“遵义会议”在广东番禺和深圳莲花大厦先后连续召开(物业行业的“遵义会议”是指1993年3月底在番禺滴水岩和深圳莲花大厦召开的物业管理专家座谈会)。此次会议确认了以“物业管理”这个舶来词作为房屋管理新体制的名称,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中国大陆物业管理快速规模发展的基石。
物业行业健康良性发展需要大思维,更需要务实行动。今年3月10日,在中国内地物业管理改革发展44周年之际,由深圳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联合深圳市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中物智库共同举办的“在一起,闯未来”主题年系列活动之“回到原点 扬帆未来”物业管理改革发展44周年研讨会在深物公司本部会议室举行,70多位嘉宾围绕“历史悠扬的跫音”“时代奔腾的鼓点”“我们自身的内省”“未来发展的抉择” 四个环节,通过回溯行业发展历程、深度剖析当下行业现状与问题、进行自我反思与内省,并对未来发展方向展开前瞻性展望与探讨,旨在交流碰撞中凝聚起推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共识。
今天特别推出深圳市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前会长曹阳的《论希波克拉底誓言的社会意义和对物业管理职业伦理体系建设的借鉴作用》,本文也是曹阳在44周年研讨会发言中提到的关于对物业管理职业伦理建设的详细思考,供大家分享。
摘要:
作为一种特殊事物,物业管理掌握着履行合同、管理物业和服务业主全过程的绝对主动权。在这个过程中,单个成员暨产权人或叫业主作为消费者个体情况下,对物业管理是否满意就只有提意见权,建议权,而没有单独决定权。建立行业性的职业伦理道德规范体系,树立我为业主的理念及物业管理道德观,开发物业管理伦理学、推行从业者宣誓制度、规范从业人员行为和礼仪礼貌标准等,对规范物业行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希波克拉底誓言、物业管理、职业伦理、宣誓制度
全世界医学界有一个相传2500多年的基于职业伦理体系的宣誓制度,叫做《希波克拉底誓言》。誓词中“---无论至何处,遇男遇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吾身,不作各种害人及恶劣行为---倘使我严守上述誓言时,请神祗让我生命与医术能得无上光荣,我苟违誓,天地鬼神共殛之---”。其职业态度和执业决心可见一斑。
这个《誓言》2500余年来约束着行医者的道德、伦理和规范,仅从1948年以来就已经修改了八版。《誓言》的作者希波克拉底与中国的老子、孔子和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及印度的佛祖释迦牟尼同出一个时代,对人类和世界文化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而《誓言》在近2500年的演进中,其意义已经不在宣誓本身。它不仅反映了一个服务和诚信的问题,更揭示了一个道德和伦理问题,在社会各领域发挥了共性的作用。
纵观古今中外,宣誓概分为三类,一类是职务任职性宣誓;一类是党派宗教性宣誓;另一类是职业从业性宣誓。
职务任职性宣誓:在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是不存在的,那是因为在这两个人类历史进程中社会形态都是君主制或皇权制的,天下归我,子民归我,天下子民都要向我负责,我不用向任何人负责,我可以爱民如子,但吾愈爱民,民愈该为吾负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还有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等等。总之,家国体制下君、皇、王除了敬天拜地供神外是不用对谁宣誓的。西方君主立宪制和我国古时官吏有些也是要宣誓的,那是向君王效忠,也不需要向黎民百姓宣誓。任职宣誓源自西方,人类历史进入近、现代,尤其是进入资本主义民主立宪阶段,有了民主意识和产生了民主选举制度后,向选举人负责的命题才得以诞生。所以西方自选举制后始有了当选者的启誓,这种宣誓是向宪法、宪章、选举人、选民的宣誓。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下更有健全的宣誓制度。国家宪法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党派宗教宣誓:是向最高纲领宣誓,而党派宗教纲领一般也都是为民众或某一群体利益奋斗的总纲,是为某种政治或宗教目的奋斗的决心。
职业从业性宣誓:一般是指某种特殊职业的从业者对特定群体或人提供服务,在接受该服务的群体或人缺乏客观选择的能力,或者抵抗能力较弱时,对其所做出的职业承诺。
希波克拉底誓言之所以在医学领域产生,是因为当人类认识了自身病患,并出现了治病救人的医者的情况下,病人把自身交给医者后,病人其实已一定程度的失去了掌控自己命运的能力。然而,医者在一定程度掌控了病人命运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完全为病人着想,能否不存私欲,就不可回避地摆在了医患关系之中。宣誓,利用古老道德准则和心理学自我约束原理,企图达到约束医者行为,取得患者信任的意图,无疑是有效的。
2500年来,希波克拉底誓言不仅在医学领域,而且在社会政治、经济的一些领域也发挥着一定的约束行为、规范操守和制约道德伦理的作用。目前,在世界很多地方不乏有在法官、律师、会计师、审计师、评估师、证券商和推销员等职业领域用希波克拉底誓言或衍生誓词作为行业道德约束的工具的。
我国的物业管理自1981年在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深圳诞生,从表象看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带来的土地房屋商品化,形成房屋产权私有和产权多元化后产生的一种服务产品的交易。但是,从物业管理的本质看,物业管理的产品和交易有三个特征,一是契约性形成,二是群体性消费,三是持续性提供。这种特征和产权多元化形态构成了一个理论,叫做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理论,又产生出其中的专有权、共有权和成员权三大区分所有权人暨业主权力。而这三大权力的后两项,即共有权和成员权就是构成物业管理业主权力的最基础理论。世界很多国家都把这个理论通过法律形态规定成具体权力。我国也在2007年的物权法和2021年出台的民法典中都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作为了所有权人暨业主的法权依据。
物业管理在我国的产生已有40多年了,经历了学习模仿、总结提升、形成特色、创新引领等发展阶段,从产业的角度也发展成为万亿级大市场,目前全国已有近70家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加上与物业管理和社区相关的产业的开发,未来物业管理和社区服务业将有3、4万亿的大产业空间。
道德和伦理是每一个社会公民都要遵守的基本准则和底线规范,职业伦理更是掌握一定资源、信息和技术优势为他人提供服务的主体和从业者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和背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