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不悬空,事故才能零发生;
管理不脱节,隐患才能无处藏。
2025年度消防安全大练兵
为全面提升物业服务应急处置能力,检验多部门协同作战水平,住宅集团于近期在管辖的多个项目同步开展"2025年度消防安全大练兵"活动。此次演练涵盖高层住宅、商业综合体等多种业态,针对不同场景设置了电梯困人、燃气泄漏、初期火灾扑救、高空救援等实战科目,通过"真演、真练、真战"的方式,全面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团队协作能力,守护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预案不演练,等于纸上谈兵;演练不实战,如同花拳绣腿。在汛期来临之际,羊台苑项目团队未雨绸缪,在3月5日,自发组织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防汛应急演练。这场演练不仅是对物防技防的全面检验,更是对应急响应机制的实战淬炼,展现了住宅集团服务始终坚守"主动防御"的应对思维。
多方布防:
构建地下空间“防洪矩阵”
羊台苑项目团队应急演练特别注重多岗位联动,建立"防汛应急响应群"实现秒级通讯。从巡逻人员发现险情上报,到指挥中心启动预案,再到各班组就位处置,全程注重时效。
在演练过程中,项目团队针对地下车库这一防汛重点部位,采用"二维防御体系":立即疏散人员及车辆撤离至安全位置形成初级措施,在地面入口处堆砌沙袋作为二级拦水坝,同时安装可拆卸防洪挡板实现三级防护。
这种"人防+物防"的有机结合,使防汛设施从简单的堆叠转变为系统化布防,实现了科学化的应急管理模式,让防汛工作从"单兵作战"升级为"军团协作"。
(模拟极端天气引发的"灾害链)
"边坡坍塌!燃气爆炸!电梯困人!地库被淹!"这不是灾难电影场景,而是鹏隽雅苑2025年度综合应急演练设置的极限挑战。4月9日,在大鹏新区多部门协同下,一场模拟极端天气引发的"灾害链"实战演练震撼上演,用硬核实力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
场景一:极端场景大模拟
——暴雨次生灾害全呈现
"轰隆!"伴随模拟音效,小区后方边坡突然"坍塌",扬尘中传来呼救声——1名居民下半身被掩埋,供电设施损毁导致全域断电。供电系统也遭冲击全面瘫痪,小区陷入黑暗,通信中断。地下车库排水泵停运,积水疯狂倒灌,1名“物业人员”被困其中。
与此同时,一户人家因燃气管道受损发生爆燃,火光冲天,有人员受伤被困。电梯里也有“居民”因系统瘫痪被困。
场景二:多部门迅速响应
——“零伤亡、快处置”超惊艳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面对复杂且紧急的模拟灾害场景,50余名来自应急、消防、公安、交警、医疗等部门的救援人员迅速响应,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15台消防车、救护车、排水泵车等专业救援装备也同步到位,各就各位,随时投入抢险救援工作。
鹏隽雅苑项目负责人杨富强先生全程参与指挥调度,物业工作人员全力配合,提供场地、人员及后勤保障支持,确保演练各环节顺利推进。
演练全程指挥体系科学高效,各部门之间信息传递及时准确,响应迅速、行动果断,处置措施专业得当。
(救援现场)
消防救援人员运用精湛的专业技能,迅速展开灭火行动,并成功解救被困人员;医疗救护人员争分夺秒,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和转运;公安和交警部门全力维护现场秩序,疏导交通,保障救援通道畅通无阻;应急部门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合理调配各类资源,确保救援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最终,实现了"全员参与、多场景覆盖、全流程检验"的既定目标。
安全无小事,防患于未然。4月11日,益田村项目团队联合消防办、电梯维保单位及辖区民警,开展了一场涵盖电梯困人救援与高空火灾扑救的“双场景”综合应急演练。通过实战化模拟、多部门协同,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锤炼团队应急处置能力,为小区安全注入“强心剂”。
场景一:电梯困人救援
——与时间赛跑的“黄金30分钟”
叮!监控中心收到电梯报警信号,116楼11号电梯突发故障,1名乘客被困!”——随着模拟指令下达,一场多兵种联动的救援行动迅速展开:
监控中心通过电梯监测系统精准定位故障楼层,同步通过通话安抚业主;工程部调动资源、客服部安抚业主、秩序部维持秩序、电梯维保团队携带救援工具打开轿厢门;救援成功后,客服人员全程心理疏导“被困业主”。
整个流程紧张有序,各部门分工明确,从报警到解困仅用时30分钟,充分体现益田村项目团队的协作效率与标准化操作能力。
场景二:高空火灾救援
——40米云梯上的“生命通道”
养老院3楼“起火”,浓烟弥漫,行动不便的老人急需转移!益田村项目团队与消防队上演高空营救“生死时速”。
微型消防站人员率先出动,利用灭火器和消防栓控制火势蔓延;调派登高平台消防车,构建救援通道,精准救援距地面约12米的被困人员;秩序部与民警封锁现场,保障救援通道畅通。
(业主观看演练现场)
演习中,登高车操作、多方配合、人员转运等环节衔接流畅,凸显各方力量的协同作战能力。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一系列应急演练告诉我们,真正的安全不是靠运气,而是靠准备;不是靠承诺,而是靠能力。在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频发的今天,住宅集团将继续以"实"为盾,以"练"为矛的做法提升团队的应急反应速度,为辖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