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点的信义荔山公馆,晨露还沾在岗亭的玻璃窗上。刘小琴整了整藏青色的制服领口,将微笑调整到最舒展的弧度。停车场出入口的金属闸机在朝阳下泛着银光,像把钥匙,开启了她守护布吉这座小区的第七个年头。
曾经,八栋那位九旬老人的脚步声总会在下午三点多响起。刘小琴熟悉这种蹒跚的节奏,像老座钟的摆锤在廊道里摇晃。老人布满老年斑的手刚触到门禁,她就轻轻拦住。"林伯,我陪您聊会儿天好不好?"这是本月第三次发现患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独自外出。她记得每次老人浑浊眼底闪过的迷茫,也记得家属赶来时泛红的眼眶。“多管闲事!”那天老人突然用布满青筋的手抓住她的臂章,混着痰音的咒骂惊得路过的外卖员驻足,她却笑着替老人掖好外翻的衣领:"您这身唐装真精神,愿您健康平安。"
清晨七点的上学高峰,总能听见她清亮的嗓音:"小宝,早上好!过马路注意安全,到学校好好学习啊!"遇到单独出门的孩子,她总要确认行程、叮嘱安全。有家长打趣:"我家娃管刘姐叫'第二家长',回家路上不和她打招呼都不习惯。"
"刘姐在岗时,岗亭永远擦得锃亮。"物业秩序主管翻开考勤表:7年2390天,她只请过3天病假。丈夫老何在龙岗另一个项目做维修工,夫妻俩周末值班已成常态。问起家庭,她笑着摆摆手:"我们做物业的,业主平安就是最大的福气。"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六楼窗台前,朱女士女儿咬着笔头,在新作文里添上一句:“刘姨的微笑会开花,落在岗亭玻璃上,长成了我们小区的春天。”